5月28日,2023仿生学科创新发展大会科技成果发布与对接会在威海南海新区举行。围绕威海市八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以及相关企业技术需求,与会院士团队发布了12项优秀成果,推进仿生学科与产业深度融合。
此次发布的12项院士团队科技成果,涵盖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为深化科技创新战略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我此次主要介绍了仿生医疗器械、仿生波动加工设备、仿生符合材料成形装备3项成果,寻求到了和威海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像仿生微创手术工具等就想在威海企业进行转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德远说。
本次科技成果发布与对接会也为企业与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起交流平台。会上,位于南海新区的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与5家企业进行签约,释放研究院在仿生学科领域的动能,助力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开辟新赛道,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其中,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与世界500强企业美的集团合作共建仿生技术联合实验室,围绕防腐蚀、抗菌、抗粘连、易清洁等仿生生物技术攻关研发。美的集团微波与清洁事业部技术总监周福昌表示,美的微波与清洁事业部是全球最大的微蒸烤产品制造商,产品有很多生物属性与仿生学相关联,而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拥有的领先技术正是他们所急需的。此外,还与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再度牵手打造仓储智能管理MESA系统。“之前通过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合作,打造出了国内首台(套)前挡风玻璃轧制炉生产线,年可增加产值1亿元。”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在德说,南海新区大力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了大批创新资源,作为本土企业,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合作,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环节,弥补了企业人才缺乏的短板。“我们希望能发挥学科优势,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围绕仿生机械、仿生材料、仿生智能、仿生健康等领域,深化校地合作,与更多的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打造校地合作新的典范。”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专家韩志武说。
近几年,仿生学科在威海的应用发展势头强劲,以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仿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已经服务企业28家,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间接效益超过10亿元。这场对接会上,又有仿生医药与医疗器械科创产业联盟、功能农业仿生技术研究中心等仿生研究机构揭牌,还促成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威海的仿生领域创新支撑。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部长李光友也谋划着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探寻合作契合点。“他们仿生领域拥有前沿技术,还有院士团队,我们希望跟研究院多沟通,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研发更上一层楼。”李光友说。
近年来,南海新区牢牢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打造了威海科创城、蓝色创业谷等一批高端“双创”平台,大力推进与“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创新,引进了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燕山大学南海数字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技术创新、聚力产业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