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2023年工作动员大会将“大抓经济”明确为今年的中心任务,提出“推动实现经济质的全面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的发展目标,将创新科技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眼下,南海新区各企业、科研院所主动作为,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铆足干劲大抓快上。2月13日,记者来到润辉生物科技(威海)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是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的荣誉证书。“创新是我们的企业灵魂,从产品开发到技术引进,都牢牢抓住创新这个主题。”润辉生物科技(威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姬胜利说,企业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多种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多肽、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活性物质,作为高端医药及美容产品原料。目前,企业已牵头承担6项国家、省级重大攻关课题,申报国家专利40多项,开发了30余种多肽原料药物,还有上百种医美及化妆品原料已经步入市场。
“今年我们重点推进泰美太生物医药制剂和医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围绕海洋资源优势,开发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核酸、多肽等高端原料。”姬胜利说,该项目集成应用微球、纳米粒、脂质体等特殊剂型化技术,添加自主开发的高端海洋医美原料,生产一系列具有特殊功效的医美终端产品,推动药、妆、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依托企业雄厚的创新基础,连日来找上门来洽谈合作的客户络绎不绝,企业市场部在一周内就接待了10多家客商。
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南海新区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支持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广大企业瞄准行业技术前沿,实现重点突破。鸣川汽车的逐战UTV全地形车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今年实施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逐战MC1000发动机、模块化设计等研发生产工作。威尔汉姆的海工管道预制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以深海石油管道及关键堆焊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实施双金属耐蚀管道的弯管制作及其管道预制技术,并配套相关工序,形成成套海工管道预制技术与装备。开影医疗的精密断层能谱C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高端医用CT设备使用的能谱技术应用普惠产品中。
企业主动作为,各科研院所也集中精力瞄准科技前沿,搞研发、促转化。作为重大平台创新项目,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汇聚吉林大学仿生优质资源,围绕仿生机械、仿生材料、仿生智能与仿生健康四大领域,重点对接威海市产业链条和山东省优势产业集群,建设13个研究中心,进行仿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今年我们聚焦产业链条,深挖企业需求,参与创新平台建设,以‘人才+技术+平台’模式,加强院企强强联合,以科技融合赋能产业发展。”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刚说,今年研究院将重点推动搅拌摩擦焊、激光加工、量子降脂仪等重点项目,加快产业化进度。其中,光量子治疗仪项目主要针对急、慢性骨痛等疼痛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疗效,已在省内发展了80家客户,今年客户数量将达到120家;搅拌摩擦焊项目与广泰空港合作,完成首件箱体部件的生产制造……“今年我们还与科博乐汽车、景翔果蔬等科技型企业深化合作,计划筹建联合研发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应技术开发、样件检测等服务。”丁刚说。
和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一样,今年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将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今年实施12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推动高端优质资源落地转化,着力将南海新区打造成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高地。”南海新区科技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创新体系,全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研发新动向,紧扣重点产业链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梳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助力企业申报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和“揭榜挂帅”项目等。此外,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掌握区内科研院所与我区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科研类项目、创业类项目等,完善打造我区的技术创新联盟,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