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于管理,见于细节,成于文明。近年来,临港区建设局深入践行为民城管理念,秉承“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以城镇街巷为小切口,开展城市空间整治提升,将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品质提升相融合,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商圈赋能,助推经济蓬勃发展
“走!去天亿商贸市场逛!”今年夏天,临港区草庙子镇天亿商贸市场成为了辖区群众的“心头好”,自从今年年初开业以来,天亿商贸市场周边“人气”逐渐聚拢,美食、运动、休闲等商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不少居民来这里买菜、吃饭、撸串,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
9月4日,区建设局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吕强和某商铺负责人一同来到天亿商贸市场,对该商铺外部的广告设计进行更加细致的讨论,确保安全美观。
“这家商铺涵盖的范围很广,几乎囊括了天亿商贸市场二层的一半,按照之前市场规定的广告安装规范,如果采用一体式广告牌,可能会因为过大留有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在规格上谨慎考虑。”吕强介绍道。
今年以来,区建设局主动对接今年新投入运营的全季酒店、豪利维拉酒店等多家高品质酒店以及天亿商贸市场商圈的负责人,实地勘验现场,提前服务规划设置特色招牌,商讨制定出适合各自实际的户外招牌安置方案,运用新理念、新设计、新材料,保证广告牌既能体现商业整体美,又能确保招牌安全不断强化商户安全意识。
经济发展离不开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的“烟火气”,天亿商贸市场的东南角就有独一份“新鲜”。
这里的惠民摊点来自周边的居民,大家将自家小菜园里的时令蔬菜采摘下来,拿到这里售卖,翠绿的青菜、鲜嫩的黄瓜,以及小葱、韭菜等,品种丰富,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居民选购。“都是我们自己菜园里当天摘的新鲜菜,自己家里吃不了,拿到这里来卖的话,不用交租金,一天也有好几十块钱的收入。”周家庄村村民刘凤兰说。
别看现在的小摊规整有序,几个月前,摊贩们都集中在天亿商贸市场门口,不仅顾客进出不便,还存在交通风险。为此,区建设局主动出击,抱着“一堵不如一疏”的理念,在天亿城商贸市场的东南角开辟惠民摊点,摊贩也从原来的20多家增加到50多家。
为了加强管理,区建设局城管执法大队、草庙子镇综合执法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前来巡看,以每天2-3次的频率,保障现场的整洁和秩序,为周边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经常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菜,都是自己种的新鲜菜,我们买得也放心。”上河小镇小区居民侯雅玲说。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区建设局按照文明有序、适度放开、便民不扰民、不污染环境等原则,全面统筹经济发展与市容秩序维护的关系,以协议管理、普法宣传为基础,专人管理为保障,引摊入市为手段,分类划区规范设置店外就餐55处、季节性惠农摊点17处,促进地区经济尤其是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服务前置,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这里距离居民区比较近,所以烟囱的位置需要朝着南边远离小区的方向。”近日,吕强同草庙子镇综合执法办公室负责人赵辉来到正棋山花园一号小区,与餐饮经营负责人王玉鹏协调店铺选址的问题。
最近,王玉鹏想开一家餐饮店铺,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区建设局主动靠前服务,提前与负责人沟通,了解店铺经营范围、经营位置等情况,为后续的店铺开办提供专业意见。
这是区建设局靠前服务的缩影。近年来,区建设局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消防救援大队部门联动,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构建“一件事”办理机制,为餐饮行业经营者提供一站式联办、一体化审批服务,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商家为了开业也不容易,在验收的时候不符合要求可能就要返工,如果我们提前告知他们需要重点注意的点位,就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吕强说。
今年以来,区建设局协同开展餐饮单位地址核查等跟踪管理服务147次,现场指导124家餐饮店铺完成选址工作和户外招牌规范设置。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区建设局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探索建立“行业+属地+商户+网格”的治理模式,行业强化服务指导,属地落实管理,商户发挥主体责任自律,网格化模式监管规范。今年以来,区建设局先后开展实地普法宣传、夏季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户外广告设施“安全大检查”、城容城貌专项治理等活动,解答政策法规咨询50余人次,督促引导商户整改各类问题20余处,为临港区增添活力保驾护航。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接下来,区建设局将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和管理服务,不断强化城市管理和城市品质融合,合理规划培育消费聚集区,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消费业态,创造出更优质的消费休闲环境、更优质的城市宜居环境,不断提升地方经济的活跃度、便利性和安全性,持续擦亮“动感新城·最棒临港”城市品牌,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绣出一幅精管善治的美好城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