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临港区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临港区:“社区微业”项目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2024-08-07 08:50:01   来源:   

连续多日,草庙子镇嘉和社区居民姜红吃过早饭,就闷头钻进位于嘉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的巧手姐姐邻里工坊里,一呆就是一上午。在这里,像姜红一样的居民还有近10位,她们正专心地编织着帽子,不停地穿针引线,不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的帽子便初见雏形。这批帽子将由社区在线上平台进行集中销售,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这是临港区创新推出“社区微业”项目的缩影。

推进服务下沉、延伸就业服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也是多年来困扰就业服务质效提升的瓶颈问题。今年,区科技创新局创新打造社区“微招聘”“微培训”“微就业”等多“微”联动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在稳就业方面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社区微业”推动社区就业全方位扩容提质。

作为一名退休人员,姜红一直想在家门口找份工作打发时间。了解到姜红的就业需求后,嘉和社区便为其提供了手工编织公益技能培训,由有经验的手工编织者担任指导老师,现场为居民讲解手工编织的要求、样式、技巧等,形成“一帮一”手工编织小组,帮助居民成为“巧手”。

“参加‘社区微业’项目不仅能丰富我的业余爱好,还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姜红说。如今,姜红通过销售手工编织帽子,每月都能赚至少500块的零花钱。

自今年5月,嘉和社区成立巧手姐姐邻里工坊以来,已有20多位退休居民、宝妈等群体加入到“微业项目”中来,社区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进行集中销售,探索走出一条“家门口”就业的新路。

不仅如此,嘉和社区还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了就业驿站,配备社工、网格员、公益岗队伍,并不定期对居民、周边企业、商户进行就业需求和用工需求双向走访。

“社区开通了社区微业专线,每日在便民服务中心循环展播辖区单位、企业用工需求明细,以供居民精准匹配就业需求。同时,社区还打造了一个零门槛的法律护航平台,居民在微就业过程中,可进行法律咨询或维权。”嘉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鑫鑫说。

目前,嘉和社区就业驿站已形成集岗位推送、职业指导、政策宣传、补贴申领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

实现高效就业,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居民本领恐慌、经营不足的问题。临港区科技创新局牵头带领各社区与临港花饽饽协会等专业机构达成就业帮扶协议,定期开展“花饽饽”“月嫂育婴”“电商直播”等小微特色培训,提高居民职业转换能力。

蔄山镇福鼎社区居民肖辉华就是小微特色培训的受益者之一。自失业后,肖辉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社区网格员在了解其优势特长及就业愿望,积极帮助链接资源,推荐到外地针灸推拿学校学习。

现在,肖辉华创立了中医理疗店,实现创业梦想。“在社区的帮助下,我学了一门手艺,用自身技能养家糊口。”肖辉华说。截至目前,蔄山镇福鼎社区已成功扶持12名居民成功开店创业,在活跃辖区经济的同时,带动50多人就业。

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最直接、最便捷的平台载体。“下一步,我区将聚焦岗位开发,发展社区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社区‘微工厂’拓展灵活就业、开发政策性岗位兜底安置,同时加大创业扶持,进一步优化社区创业场景,搭建孵化平台,加强全流程、全周期创业扶持,提高居民职业转换力,畅通就业微循环、重塑就业大格局。”临港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临港区:追“质”逐“绿”,赋能产业向“新”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