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44家规上工业企业,成立全市首家镇级商会,搭建政企、企企沟通合作、共享资源的平台……为凝聚镇域企业向心力,发挥企业引领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临港区蔄山镇商会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商会党委,探索“商农联动”工作模式,构建起组织联建、经济联合、利益联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以商会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提质增效。
聚焦组织融合
搭建乡村振兴“蔄商大舞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蔄山镇充分发挥镇域企业优势,激活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强化镇域联动为目标,搭建以商会为主体的乡村振兴“蔄商大舞台”,推动镇域内企业、农村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镇域东南部,蔄山商会会员企业威鹰玫瑰牵头带动3家企业与东许家村联建成立“1村+3企”的村企联合发展党总支,搭建商会聚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资本、人才、产业、项目等资源互通桥梁,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在镇域北部,由商会牵头,引领上善堂光伏农业和上善堂农业快繁实验基地两个企业,以“2企+14村”的模式成立“山河富春党委”,辐射带动大夼、么山、东柳等14个传统村落快速发展。
蔄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山河富春党委’推行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每月定期召开碰头会、统筹项目推进、矛盾隐患处理等各项工作,搭建村企融合发展的交流平台。”
此外,蔄山商会通过整合会员企业生产、销售需求等信息,编印企业“供需资源清单”,打通镇域经济“内循环”,结成大中小型企业“发展共同体”,全面增强镇域内经济发展实力。
聚焦资源汇合
实现乡村振兴“工农大合作”
为充分发挥商会会员能动作用,蔄山商会创新推行“党组织+企业+村”的发展模式,推动区域资源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全域突破。
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商会党委敏锐地洞察到,周边游、采摘游等农业品牌消费增长趋势显著。因此,商会党委以农产品品质培优和宣传推广为落脚点,打造了“大夼草莓”“山马西瓜”“上善堂”系列农产品等多个农业品牌,擦亮了乡村品牌的金字招牌。
有了好的产品,如何让产品“走出去”也是一大难题。为此,蔄山商会协同“山河富春党委”、村企联合发展党总支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订单+品牌”的新经营模式,发挥电商直播平台优势,帮助村集体宣传和销售桑葚、草莓、苹果等优质农产品,解决了农产品“走不出去”的难题,实现了企业、农户、村集体的合作共赢、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以商惠农的高品质乡村发展道路。
如今,蔄山镇依托商会会员企业已盘活东许家村闲散土地1800余亩,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00万元,盘活村内10余间民房,达成优先用工协议帮助10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另外,“山河富春党委”还积极发挥商会协商带动作用,流转大夼、东柳等村土地2700余亩,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20余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50个,增加村民自主就业收入40万元,趟出一条以商补农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聚焦“需求清单”
推动乡村振兴服务大提升
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蔄山商会主动牵头,组织会员企业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服务清单”“需求清单”,会员企业结合自身业务范围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从农村产业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等领域回馈农村。
蔄山商会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份清单的制定旨在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更直接地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同时,两份清单的制定也进一步促进了村内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提升。”
道北店口袋公园、红色大夼、花园村庄东杨格、“香甜山马——村庄水系”景观等一系列特色阵地的打造,辐射带动阵地周边村共享发展红利;农贸市场功能升级,蔄山特色化农产品购销平台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带动了农村致富增收;“西瓜文化节”的举办,进一步宣传了镇域内各类农副产品,将农业品牌与节庆、艺术创意等有机结合,提升了镇域农副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各类定制化服务精准满足了农民需求,有效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服务清单’明确了企业可以提供什么,‘需求清单’找准了农民需要什么。‘两个清单’畅通了企业与农民的沟通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更多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蔄山商会党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如此,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最大化发挥了商会企业的力量,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如今,蔄山镇已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新格局,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