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走进上善堂基质蓝莓基地里,只见一盆盆基质土有序排放,一株株种苗郁郁葱葱,一簇簇蓝莓挂满枝头。饱满圆润的蓝莓身披一层云雾般的白色果霜,如同一颗颗硕大的靛蓝珍珠,“大如表盘”的果实,掰开后是浅绿色的果肉,品尝一口,酸甜脆口……这位集颜值与实力于一身的新晋蓝莓选手,究竟为什么这么强?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众所周知,蓝莓对土壤及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上善堂的蓝莓并不长在地上,而是盆栽——基质栽种。
基质栽种运用了无土栽培技术,是突破传统土壤种植方式的新模式。“我们利用营养液代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使用混合后的泥炭、椰糠和珍珠岩作为蓝莓的生长介质,脱离了土壤对蓝莓的限制,可精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物质的摄入,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是地栽的2到3倍,有效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上善堂基质蓝莓基地生产经理高勇介绍。
说话间隙,到了为蓝莓输送水肥的时刻,源源不断的水肥沿着4根滴灌管,流入蓝莓栽培盆里,所有操作无需人工,这样的情景在这个季节里一天能发生4次,不禁感叹“科技范儿”十足。
不仅如此,整个大棚还配备了智能化的滴灌、喷灌系统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通过精准调控,确保每一颗蓝莓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呵护蓝莓生长全过程。
高勇向记者演示起基质蓝莓基地的“高科技”,手机上点几下,即可实时收到蓝莓基质土的pH值、水含量、环境温度等数据。“像在成熟期,蓝莓适宜生长温度为23-28度,提前设定好各项标准数据后,当出现实际温度稍高或稍低的情况,5G物联网“智慧大脑”将发出指令,进行自动温控,确保蓝莓正常生长。”高勇自豪地说,有了智能化设备,一名工人能看护5个大棚。
“智慧大脑”在十余个蓝莓大棚首次尝试,当年就实现了挂果。现如今,正是上善堂头茬蓝莓的采摘期,每个大棚现有种苗400余株,预计产量超过1万斤。
“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明年将达到40余亩,规模化生产后,预估蓝莓产量超过30吨。我们将持续依托5G物联网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谈及未来,高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