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 新华社聚焦威海高区:让科研“扎根” 用产业引才

新华社聚焦威海高区:让科研“扎根” 用产业引才
发布时间:2023-12-13 09:48:34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教授黄海滨近年创办的一家科技型企业,被很多同行视为“另类”:全公司共30多名成员,除了一人专职行政外,其余全部是科研人员。

“科研是我和团队的强项,但公司运营是我们的短板。好在税务、补贴申报、项目申报等工作,都由创新创业园来做,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搞研发生产。”黄海滨说。

黄海滨口中的创新创业园,全称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是当地近年“校企政深度融合”的一大成果,2016年由威海市人民政府、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创办。

坐拥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多所高校,如何让校内的人才、科研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威海探索“高校院所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业(园区)产业化”创新路径,对产学研对接错位、科研成果转化慢等堵点进行重点疏解。

得益于此,黄海滨团队研究的无人船控制系统,近年逐步在国内取得领先优势,率先在海洋牧场养殖观测上获得应用。目前,团队紧盯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等山东重点产业方向,正在研发专用的巡检无人船。

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当地促成“校企政深度融合”的另一成果。研究院成立以来,已经孵化16个项目、引进领军人才20余名。通过筑巢引凤,威海在高校、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聚地的开发区,累计建成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企业2000多家。

同时,威海还与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0多所外地高校共建大学创新联盟,并引进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成果转移机构20余家。如今,开发区95%的规模以上企业,都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60%以上的专利授权来源于产学研合作。

此外,威海还通过发挥自身产业优势,进一步聚才留才。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是当地两大优势产业,专业园区内产业聚集度高。近年来,在产业园区基础上,威海又建设90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配备研发、检测、办公等专业功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厂房定制、租售灵活、拎包入住”等服务。相较于传统的企业自建厂房模式,这一模式土地利用率提高80%,企业运营成本节约30%以上、投产周期缩短2年以上。目前,80多个高端项目签约落地,汇集人才4.2万人。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