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威观时评 > 正文

威观时评丨科技创新走在前,激活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
2024-07-19 09:34:58   来源:威海传媒网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才能加快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让“新质生产力”之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帆船破浪前行。
  “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开创了“新”意盎然的新局面。
  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大国重器频频上新,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齐鲁大地正处处洋溢着改革的氛围、传递出创新的脉动,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写下生动注脚,也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源源不断的山东力量。
  以“新”促“新”,向“新”提质,产业发展活力满满。
  创新成果不能停留在“实验室”,而要运用于“生产线”;科技发明不能存放于“书架”,而要走上“货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山东坚持把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聚焦“十强”产业发展,每年布局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加速培育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创新成果,在智慧交通、云计算、生物技术、海工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海洋、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山东制造”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山东在实践中抢先发力。一方面,从2018年开始山东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刀阔斧“腾笼换鸟”。依托科技创新,传统产业突破瓶颈,实现了“老树”发“新芽”,向“智”跃升。另一方面,不断积累以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新能源推广为代表的新动能增速优势,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打造新兴增长点。一幅产业兴、生态美、活力足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铺展。
  近悦远来,凝心聚力,激活新质生产力“内生动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创新的发起者,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也是科技竞争的核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结合起来,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山东是人口大省、工业大省,更是劳动力大省、技能人才大省,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山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育人生态,厚植育人土壤,让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为抓好人才引育管用“全链条”,山东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高规格编制“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规划,出台加强新时代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1项措施、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22项措施,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创业类人才项目股权投资细则,多项政策属全国最优水平。
  为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山东不遗余力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齐鲁大地正越来越成为有志之士干事创业的“热土”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放眼齐鲁大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被不断激发,无数汩汩流出的“源头活水”正汇入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江大河”。(作者:威海市委网信办驻村干部 张晓凡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王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威观时评丨助力科技创新,基层干部大有作为
下一篇:最后一页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