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威观时评 > 正文

威观时评丨让非遗文化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2024-05-22 10:22:21   来源:威海传媒网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留存至今的文化财富,记录着一个地方民间生活的精神文化气质,蕴含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

  翻开山东非遗文化长卷,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孔府印阁、平度草编、曹县汉服、临沭柳编、淄博陶瓷……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解锁多彩非遗密码,赋予传承文化活力。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非遗文化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近几年,山东省以保护非遗为核心,对省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传统文化形态及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2022年山东22个部门第一次共同就非遗保护出台政策,联手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做强山东手造;山东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8处,居全国第一;山东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文化片区建设,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推动“祭孔大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上,山东省未曾“中场休憩”。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激发非遗创新活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不断与时俱进,非遗文化才能长久地“活”在大众的心中。近年来,山东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融”出好风景。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亮出了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蓝图;“非遗课堂”“非遗工坊”“非遗交流展示周”以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常态化开展了多样文化活动;泰安“书画平阳”非遗市集,以“地摊文化”为主题,定期开展周末艺术品地摊活动;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街区等28个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让百年老街长巷焕发新活力;依托新质动能助力“活态传承”实现“鲁味”热起来、“国风”活起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如今山东非遗已然成为文旅发展新亮点、地方经济新动力,充分展示“海岱蕴齐鲁 冠带系中华”的魅力与风采。在保护与传承非遗的道路上,我们要做好“非遗”赋能,让它们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被更多人看见、感知和喜爱,让非遗文化重新焕发新时代光彩。(作者:环翠区温泉镇政府 张莉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威观时评丨多维度发力民法典宣传 护航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下一篇:最后一页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