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新质生产力并非“可望不可即”,当“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时,同样可以焕发出新活力。
用好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也能“日新月异”。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就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大换血”。换血并非是否定、摒弃传统,而是注入“创新血液”。不少农村地区依赖传统种植业发展,经济发展动力不强,增长缓慢。虽然不少村镇有“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但一二三产业布局尚不协调,导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附加值较低,村民难以获得额外收入,“钱袋子”鼓不起来。鼓励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引导产业升级转型,在原有传统产业中进行技术、理念升级,招引、集聚产业链条,改变单一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迭代发展,激发产业“新动能”。大力引导企业依据现状进行创新升级,延长产业链,扩大市场,焕发新面貌,寻求新的“增长源”。
用好新质生产力,特色产业也要“因地制宜”。地方特色产业,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乡村全面振兴的征途。它们以独特的地域魅力,散发着勃勃生机。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关键在于“新”。这里的“新”,不仅代表着技术的创新,更代表着理念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发展特色产业,要遵循“先立后破”的理念,不可一味地贪图“标新立异”,针对“热门产业”一哄而上,贪大求多而忽视自身产业发展条件、成长基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人文特点、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发展过程不能一刀切,而是要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我们的特色产业才能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
用好新质生产力,乡土产业也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牺牲生态环境,反而应该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乡土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乡土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养殖等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使用。同时,推动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传统乡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例如,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推广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提升乡土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作者:文登区葛家镇政府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