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乳山市下初镇簸箕掌村的铁杆大葱正值收获季节。11月20日,记者走进簸箕掌村铁杆大葱种植基地,只见起葱机器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鸣声,一根根葱白莹润、粗细均匀的大葱被整齐拔起,铺展在垄沟之上。村民们紧随其后,迅速对大葱进行整理、捆扎。
谁能想到,这片丰收之地,数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苹果园。
簸箕掌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过去以种植苹果和各类农产品为主。撂荒的这片果园果树老龄化、品种落后,苹果产量逐年下降,加之地块偏远,果园渐渐荒芜。
如何将村里的撂荒地变为良田,进而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是2020年初簸箕掌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子海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果园不能继续荒废下去,我们必须想办法将其利用起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村“两委”班子会议上,刘子海立下军令状,决心从这片撂荒果园入手,改变村集体面貌。
在选择种植品种时,村“两委”班子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最初试种花生,但花生收获期与苹果收获期重叠,村里人力有限,难以兼顾。”刘子海回忆。经过多次商议和实地考察,簸箕掌村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铁杆大葱种植上。
在刘子海的带领下,簸箕掌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成立双山种植合作社。为了种好葱,刘子海带着村“两委”成员及合作社董事会人员多次到安丘、平度等地学习大葱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有关技术,并为大葱申请了“威乳双山”品牌。随着不断探索和实践,大葱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今年,合作社铁杆大葱种植规模已达30余亩。
铁杆大葱的规模化种植,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田间,村民曹丽燕正和其他人忙着捆葱,手上满是泥土,可掩不住脸上的笑。“以前到了11月份,我们就闲下来了。现在合作社种了大葱,大伙都在地里忙活,村里收入增加,我们也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曹丽燕说,她每天能收入10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庭。
像曹丽燕这样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不少,去地里“上班挣工资”成了簸箕掌村的新风尚。村民有时间就参与大葱种收,用工高峰期时,基地可吸纳30多名村民务工。
大葱品质好,销路也不愁。在大葱收获现场,批发商姜先生正在仔细查看大葱的品相。他计划收购1000千克大葱,用于社区团购。“簸箕掌村的大葱品质优良、口感上佳。团购消息一出,就预订出去一半以上。”姜先生说,消费者对本地大葱非常认可,拉回去不愁卖,他计划过几天再来收购一车。
随着大葱产业的蓬勃发展,簸箕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今年预计仅种葱一项,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30万元以上收入。”谈及大葱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刘子海满是自豪。今年,合作社还种植了大姜、猕猴桃等农产品,预计年产值达110余万元,净利润达25万余元。
“在保持大葱、大姜等主打产品的基础上,明年我们将新增芋头种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路。”刘子海坚定地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殷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