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眼下,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山东荣成皱纹盘鲍良种场里迎来了“大丰收”。下月初,2800万头达标的皱纹盘鲍苗将装车销往福建等地。
“这些鲍鱼苗大部分都是‘寻山一号’,是目前国内唯一由企业为主申报的鲍鱼新品种。”良种场负责人介绍,在相同养殖环境下,“寻山一号”18月龄鲍壳长平均提高18.7%,致死率下降20%以上,价格普遍高于南方鲍鱼苗,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出自长青海洋科技的鲍鱼苗种已达到每年3000万粒。
筑牢“蓝色粮仓”,渔业良种是关键。我市海岸线长968公里,海域面积9817平方公里,是全国自然环境质量最好的近海养殖区之一。近年来,我市精准打造荣成寻山、虎山及文登泽库等海洋种业园区,持续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科研合作,已建成省级以上原良种场25处,其中包括国家级原良种场7处,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育苗水体突破240万立方米,年育苗产量超600亿单位,海洋种业产值达30亿元,产值规模居全省首位。
为“蓝色粮仓”培育优质种苗并不容易,以“寻山一号”为例,采用10200头野生皱纹盘鲍为基础群体,自1995年起经过连续6代选育而成,又选育了两代保证稳定性状。“选育出一个良种,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市海洋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
我市构建起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海洋种业体系,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实施海洋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2+5+N”现代海洋种业发展体系,先后印发《威海市种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如今,我市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涵盖刺参、海带、皱纹盘鲍等19个品种,实现了北方主要养殖品种的全覆盖。
不仅鲍鱼、海参、海带等“本地种”“优势种”逐步壮大,“走”出威海、辐射全国,白刺参、海马、绿鳍马面鲀、海肠等“特色种”繁育也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其中,我市海马、白海参存有量分别达到全国50%以上和90%。
走进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种海马养殖车间,养殖池内密密麻麻的种海马来回游动,它们体型健硕,约10厘米长,腹部隆起。“这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个头大且健康的种海马,公母按照1:1.2的比例搭配进行繁殖。”银泽生物负责人介绍,一般一只公海马育儿袋里有100只到300只幼海马,每月都能产一窝。
高产的背后是科研人员的悉心照料。养殖车间内,凉爽宜人,探手入池水温冰凉,海水经过过滤、杂质分离、杀菌消毒三道程序后才能注入池中,池水不仅需要定期更换,还要常年控制在18℃到20℃之间。
今年4月份,银泽生物新建的3600平方米海马苗种繁育车间投入使用,目前已拥有超800万尾海马、10万对种海马的存量,是全国最大的海马繁育养殖基地,养殖储量约占全国的35%。(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