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报讯 > 正文

数智化转型赋能“威海智造”
2024-09-19 14:30:02   来源:威海传媒网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间,我们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起,威海新闻网推出“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报道,用一个个来自基层一线的变迁故事,展示威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奋进历程,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汇聚强大力量。

9月14日,记者走进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生产车间,只见车间主任苏德光正在进行日常巡检,不时按动着设备上的几个按钮。

灵活的机械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舞动翻转,抓、握、放等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有条不紊,不到1分钟,流水线上的钻体就完成多道精细加工程序,实现从毛坯到成品的一体化操作。

苏德光(左)和工作人员检查成品质量。
 

苏德光所在的第六生产车间,整齐分布着各类自动化生产线,涉及生产、加工、组装全环节。整个车间如同一部精良的机器,各“零部件”严丝合缝、高效运转,每天各种规格型号的钻夹头源源不断地产出,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是苏德光在威达机械的第33个年头,从普通的一线工人一步步干到车间主任,见证了威达机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车间的工人越来越少,‘机器人’却越来越多,生产效率和精度质量大幅提高。倒回几年前,连想都不敢想。”苏德光感慨道。

十几年前,威达机械与传统制造企业一样,几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苏德光最多管理着近700名工人,大家围着机床转,旋钮、打磨、钻孔等各个工序都需要人工辅助操作。

2015年春天,作为威海最早一批“试水”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威达机械率先在行业内改造生产线。苏德光至今仍记得第一批机械手进厂时的场景:“最早的机械手有1个半人高,刚拉进车间那天,大家都好奇地跑去一探究竟。”

机械手安装起来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在生产线上真正把它用好、用到位,保障前后各环节衔接有序、传送高效。那段时间,苏德光真正意识到了智能化改造的关键所在。“将设备装进生产线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把设备融入生产全流程,实现智能联动、协同配合。”苏德光说。

搭建第一条智能化桁架生产线,苏德光和同事们整整用了2个月时间。效果显而易见:一个机械手负责一个作业单位,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衔接顺畅,单班产能提高25%,单线综合效益提升6倍以上。

抢先迈入智能化赛道的威达机械,并没有停下奔跑的脚步。随后的几年间,生产线上不时就会看到新变化,从引入桁架到机器人,从机加工到自动化组装、检测……威达机械在行业内创出了品牌,先后上榜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山东省数字化车间。

“现在每个人能兼顾十几台机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能翻了好几番。”苏德光说。

年轻时从手摇钻头做起,如今年近半百的苏德光每天在和传感器、机械手、多轴机器人等高科技打交道,这些初听有些“遥远”的设施,成了车间人人都熟悉、生产离不了的必备工具。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老,这些年生产线‘上新’的设备,来一个我学一个,紧紧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苏德光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孙大伟/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秋游威海八大主题线路发布
下一篇:最后一页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