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困扰远洋作业船舶的淡水持续供应行业难题,找到了最优解——威海市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生产出船用海水淡化装置。
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参数。
研究中心主任张尊良介绍,这个装置就好比给远洋船舶安上了一个“淡水补给站”,通过反渗透膜技术,降低海水“含盐量”,可每天为远洋船舶制造淡水3至50吨,脱盐率高达99.8%。该装置不仅淡化率高,还支持定制化设计,基本不受时间、空间和气候条件影响,可连续稳定生产质量可靠的淡水资源。
4月17日下午,记者在研究中心见到了重量300公斤的船用海水淡化装置,经过工作人员操作,隐藏在装置中的“硬实力”一目了然。
“所谓‘反渗透’,就是在浓度大于普通淡水的海水中,加上比自然渗透压更高的压力,扭转自然渗透的方向,可有效滤出、去除海水中溶解的盐、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把有用的淡水压到膜的另一边,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张尊良说,经过淡化的海水就像家庭的净化水一样,可直接饮用。
据介绍,将高浓度的海水变为可直饮的淡水,除依赖于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反渗透膜技术外,还有一个关键“助攻”——能量回收装置,这也是海水淡化系统的关键装置之一,其作用是把浓海水压力能量回收再利用,对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和造水成本至关重要。能量回收装置实现加压与能量回收一体化,在成本下降的同时,做到节能环保。
志在“向海洋要淡水”,市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还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创新链,开展海水淡化装备开发与应用场景推广,切实解决特殊场景的用水问题,并建设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推广海水淡化、中水回用、节能节水、零排放等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产业化落地步伐。(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文 纪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