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习惯了用支付宝电脑转账,那很抱歉,你现在拥有的每个月1000-20000元的免费转账流量,从12月3日起没了。
支付宝近日通过论坛的方式低调对外公告称,从2013年12月3日开始调整支付宝账户间转账的收费规则,取消了之前的免费转账额度,以后支付宝电脑转账按每笔交易金额的0 .10%收取,最少收0 .5元,10元封顶。
至于此收费影响多少用户,支付宝昨日拒绝向南都透露P C端业务数据,只是强调移动端继续免费且暂无收费计划。多位第三方支付独立分析师认为,支付宝此举意在将P C端累积的客户“赶往”移动端的支付钱包上。而艾瑞咨询第三方支付行业分析师王维东表示,收费将会使支付宝出现一定量的客户流失。
PC端转账最多每月多收20元
在此次的调价公告中,支付宝表示,在电脑上进行支付宝账户间转账,费率为按每笔交易金额的0 .10%收取,0 .5元起收,10元封顶。原有的费率及免费转账额度从2013年12月3日起停用。
根据支付宝的收费规则,支付宝账户间转账服务包括:转账到账户、我要收款、交房租、送礼金、A A收款、收款主页。而在此次调价之前,支付宝根据不同客户给予了每月一定的免费转账额度,其中非认证用户每月免费转账额度为1000元,认证用户为1万元,金账户用户额度为2万,超出部分执行0 .5%的费率,每笔1元起收,25元封顶。
对此,支付宝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调整后的费率将主要影响免费额度以内的转账交易,免费额度以上的转账交易,并不一定收费更多。不过南都记者发现,此举对于那些对支付宝转账依赖度较高的用户而言,则影响较大。南都记者测算,假如一名金账户用户,以往转账2万元免费,如今却每月转账仍为2万的话,如果分两次以上完成,每月有可能最多被收取20元的转账手续费。
对于此次业务调整所涉及的线上支付数据,支付宝方面表示,不方便透露。实际上,目前,在线上支付中,市场份额第二位的财付通,也采取针对不同客户给予不用手续费的情况。其收费标准为普通个人用户转账每月有1000元免费额度,实名认证用户有1万元免费额度。超出额度之上的服务费率为0 .25%,每笔服务费下限为1元,上限为25元。不过,财付通方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财付通没有相关的调价计划。
赶用户去移动端
在此次收费调整中,无论是从公告内容,还是南都记者采访时,支付宝方面均极力强调,目前移动端继续免费。
“初衷在于培养用户的移动消费习惯。”支付宝上述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未来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宽广,而从目前看,相较于线上支付,移动支付的环境要简单,说面临的如木马病毒入侵等情况较为少见,“我们必须提前培养用户目前的使用习惯,以便于他们未来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时,能够更好应付。”
不过,在支付宝转账收费规则调整的公告出来后,不少用户提出质疑:“免费只是为了日后的收费!”一位用户在支付宝论坛上对支付宝钱包的免费期限提出了质疑认为,在用户量稳定之后,支付宝钱包转账最终也会收费。对此,支付宝方面表示,为了鼓励用户使用支付宝钱包,目前手机终端转账无上限且无收费计划。
“一旦要收费,大家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支付方式。”一位长期使用支付宝的金账户用户对南都记者表示,收费会造成大家离开支付宝P C终端。那么P C端实行收费将是否会造成支付宝客户的流失呢?对此,艾瑞咨询第三方支付行业分析师王维东表示,将会出现一定量的流失,但是影响不大,因为支付宝用户基数较大,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粘性,尽管进行收费,但其收费标准相较于银行的收费标准仍然较低。
应用环境成成败关键
多位独立第三方分析师均指出,支付宝此举意在将P C端累积的客户“赶往”移动端的支付钱包上。而通过价格调节的方式,正显示了支付宝对于移动端市场占领的迫切性。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支付宝选择了以价格杠杆的方式调节移动端和P C端转账的支付标准,目的正是在于将PC端的用户以最快的速度转移到移动端。她指出,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成为各方争夺的主要阵地,而尽管前面各主要争夺方开始进行布局,但是今年以来方才真正进入激烈的竞争状态,目前各方正致力于打通各个交易闭环,而谁能更早地做好布局,则无疑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优势。
据悉,今年以来,微信在各地积极推动通过微信支付推动财付通拓张O 2O市场。而此举被看做是对支付宝最大的威胁。对于双方的争夺,张萌认为,引流只是第一步,哪一家能够快速构建移动支付的应用环境,将更快占领未来的市场。(文字来源:TechWeb)
相关热词搜索:支付宝 收费 仅限
上一篇:李案二审受害人不出庭 新视频证据成谜 下一篇:北京海关查获全国首起走私信鸽案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