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特别是鲜菜价格同比涨幅扩大成CPI继续反弹的主要原因。专家分析认为,虽然当前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但气温下降等将推动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预计年底前物价仍将总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在物价同比变动创新高的同时,环比变动则相对平稳,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年内通胀压力可控。同时,为了使老百姓购买力进一步提升,各行各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应该更“贴心”。
同比创新高环比很“低调”
统计局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11个百分点。各类食品价格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鲜菜、肉禽及其制品分别同比上涨31.5%及5.8%,分别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81及0.43个百分点。鲜果、水产、粮食等价格,也分别影响CPI同比上涨0.17、0.16、0.11个百分点。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较为明显,除了烟酒及用品、交通和通信价格有所下降外,居住、娱乐教育文化、衣着等商品价格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居住价格方面,房租同比增长4.5%。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价格环比变动则很“低调”。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节日因素影响结束,加上天气好转,蔬菜供应增加等原因,蔬菜、蛋、水产、鲜果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也推动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
货币因素对物价影响不会很明显
今年1月—10月,CPI同比上涨平均2.6%。不过,9月份、10月份物价已经连续两次突破3%的温和通胀水平线。四季度CPI是否会持续发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年内CPI同比呈现小幅缓慢攀升的趋势,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仍有可能继续小幅走高。
不过目前来看,国内需求并未出现大幅回升、货币政策也维持稳健中性、猪肉等食品价格总体涨势平稳以及输入性通胀也没有明显抬头等因素将使得全年通胀压力仍然可控。
同样在9日发布的PPI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持平。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由于PPI持续为负值,需求仍然较为疲弱,总体来看,其对CPI的传导效应也并不明显。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认为,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调控一直保持在稳健状态下预调微调。因此,货币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
兴业银行、上海证券等机构及业内人士仍然认为全年通胀处于温和水平,完成年初设定的“全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目标并没有多大悬念。
保障民生还需更“贴心”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比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比上季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调控物价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环,而各行各业应更“贴心”,贴近消费者购物、生活习惯,让老百姓购买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出台了一些资源性商品价格改革措施,如何从中进一步保障百姓生活?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表示,目前已经有50%的城市在推行阶梯水价,未来将在全国推行阶梯水价,同时还将研究阶梯气价制度。“在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的过程中,保证居民基本生活这一块价格的相对稳定,是推进价格改革的前提。”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汪亮表示,应进一步完善商业流通体系,包括物流的建设、商业的规划等。(文字来源:东方网)
相关热词搜索:上月 同比 3.2%
上一篇:"双11"开锣 6分钟交易破10亿 下一篇:超级网银免费时代终结央行拟明年收费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