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类电信诈骗层出不穷,各种诈骗套路时刻翻新。部分特殊群体与外界交流较少,判断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金融机构应帮助他们维护自身财产安全和利益,提升风险风范能力,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
足不出户,天降钱财
Y叔叔今年72岁,前年因为一场意外事故腿部受伤致残,随着年龄渐长又腿脚不便,叔叔常年在家不愿出门。某天下午,Y叔叔接到自称“社区”工作人员的来电,说有一笔2000元的补贴要发放至叔叔账户,需要Y叔叔提供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并称了解到Y叔叔身体不便,可以远程协助办理,不用本人来回跑,只需要叔叔将证件信息、银行卡以及后续接收到的短息验证码念给工作人员即可。
消息闭塞,信以为真
Y叔叔信以为真,正准备提供个人信息时,女儿临时回家取东西,了解到事情经过后,女儿意识到父亲差点落入电诈陷阱,赶忙挂断了电话。女儿叮嘱叔叔切勿随意给陌生人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随意输入或提供短信验证码。还鼓励叔叔多出门参加一些金融知识培训,在女儿的鼓励下,叔叔终于愿意走出家门了解时事和金融知识,还交到了不少朋友,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充实起来。
残障人士由于受到身体条件等限制,可能无法像普通人一样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金融信息和反诈常识,增加了遭遇金融诈骗、电信诈骗的风险。本案中,Y叔叔没能正确判断来电人员身份,险些落入电诈陷阱。幸而女儿及时回家,识破骗局,为自己挽回了损失。
新华保险威海中支温馨提示各位特殊群体金融消费者:首先,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刊登的相关资讯,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其次,在办理各项业务时,要通过官方服务渠道及其移动端等提交申请,不要轻易将个人隐私和财产信息向陌生组织和人士透露。另外,如果不幸遭遇电信诈骗,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