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案例类550号作品:网络安全记心间

网络安全记心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网络上,科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网络诈骗的案例也越来越多,骗子们用各式各样的手段骗取我们的信任,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互联网仿佛是一片茫茫大海,危险无处不在,老人、青少年成了诈骗犯的“主要目标”。

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务的行为。网络的发达不仅带来了便利,也让诡计多端、方法五花八门的诈骗犯们有了一丝可乘之机。让网络变得不再安全。因为网络发达后的自由性和匿名制度,所以造成了许多不良现象。

网络诈骗的案例数不胜数,最经典的当属以下,例如:有的诈骗分子冒充政法机关人员对受害者说,对方的银行卡可能涉嫌“洗黑钱”等违法活动,需要冻结银行卡账户内的钱。受害者此时就可能心慌意乱,连忙解释。这时,诈骗分子们就会提出要受害者将账户内的钱转到“安全”的银行账户上,查清事情后再将钱转回到受害人的账户上。受害者将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号”上,那些骗子早消失的已无影无踪了。诈骗分子利用人们惊慌的心理,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轻松的从人们的手里骗到了银行卡账户里的钱。

还有的骗子会冒充学校、医院等地方工作人员给受害者的家人、亲友打电话,说自家孩子或者老人出了什么事,要立刻转钱到骗子的账号里给亲人“救命”,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就慌了神,来不及多想,就把钱汇到了不法分子的账户上,上了骗子的当。可恶的骗子利用人们担心亲人的心理,从而对没有防备的人们进行了诈骗。

不仅这些,还有一部分诈骗分子会将一包纸巾和一份伪造的刮刮乐扔地上,打开后可能是20元的红包或百元以内的家具,上方有一个二维码。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等到受害者扫开二维码,账号里的钱就会被立刻转走到骗子的账户。

还有的骗子会装成微信的客服,且能准确的报出受害者的名字,甚至是受害者身份证号码。会告诉对方,他的微信里有个百万保障的服务,前两年是免费的,但是到今年马上要开始收费了,会自动在受害者的账户里扣除800元,问受害者要不要继续,如果不要就得关闭它。如果听信了骗子的话,那么受害者账户的钱就被转走了。这类骗子一般没有“请您”、“谢谢配合”等礼貌用语,像是在命令你要做什么的样子,要注意仔细辨别。

总之,网络诈骗无处不在,冒充客服、网络刷单、网络投资、网络退款等。如果被诈骗,可以立即拨打报警电话,不要错过黄金时间。并告知自己被骗时间、平台、诈骗过程和金额等重要信息进行有效报警。

我们千万不要在社交平台上过度暴露自己的身份信息,账号以及账号密码等。我觉得,人只要不贪图小便宜,遇事冷静,镇定地处理,那么就算再高明的骗术也骗不了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三思而后行。骗子就是善于利用人们贪图小利、着急不冷静的弱点进行诈骗。只要克服了它们,骗子就骗不了我们,才能造就更美好的家园!

Copyright © 威海传媒网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鲁ICP备06041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