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案例类514号作品:科普短文《我很懂为什么还会被骗?》

网络安全|我很懂为什么还会被骗?

作者:周国松

 

了解骗子的手段,就一定不会被骗吗?

不见得,老话说得好,电死的很多都是电工,淹死的不少都是会游泳的,其中还有防范意识和警惕心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赵是网络购物狂热爱好者,经常性收货和退货。一次收到自称“客服”的信息,说他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店里要统一退款补偿,“客服”准确道出了小赵订单的所有信息,包括单号、昵称等。小赵没有怀疑,加了客服好友并按照对方提供的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和验证码,等来的不是退款,却是银行卡的扣款短信,他被骗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的案例,小赵是网购爱好者,对于退货和退款习以为常,这是他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个操作,警惕心不强。

骗子采用的手段是第三方链接获取信息,与正常的退款程序有差别,使用非官方程序,正常来说会被识破。

但骗子很巧妙的利用了小赵的“退款”心理,正常商品有问题需要跟客服扯皮一段时间,还有可能只是换货,现在客服自己要求退款,该是多大的好事啊。

正是利用这种“退款心切”心理冲淡了小赵的警惕心。

骗子使用第三方链接,诱导小赵填写个人信息和手机验证码,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对“验证码”习以为常,巧妙地利用“退款”链接进行伪装,以填写个人信息为假象,迷惑小赵此“验证码”与银行卡和钱财无关,让他放下警惕心。

现在很多软件的注册和使用都需要填写“验证码”,有时候甚至需要填写两次以上验证码,所以小赵看到骗子制造的“假象”后,在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填写验证码当成一个危险的举动,只是当做一次正常的验证。

实际上小赵之前碰到过诈骗,当对方要求转钱或者提及验证码的时候,他都十分警惕,没有受骗。

我们能说他不懂吗?但懂就能保证不受骗吗?

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不见得不会受骗。

网络时代,很多信息被泄露,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学校等等信息都有可能泄露,骗子掌握了太多信息,高超的团队操作之下,甚至只需要一个验证码就可以带走我们银行卡里的存款。

我们不光要了解骗子的手段,还要加强防范意识和警惕心。

再提两个简单的例子。

小钱接到了“公司老板”的邮件通知,加入QQ办公群,群里几个同事也与公司的同事姓名一样。一番“表演”之后,“公司老板”急急忙忙通知小钱给客户打款,小钱慌了,很快把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得知被骗。

老孙跟着群里的团队炒股,只要跟着他们的操作就能赚到钱,于是下载了他们的指定APP继续炒股赚钱,刚开始是盈利的,老孙又投入了很多钱,可是当他想提现的时候,才发现账户有问题,被骗了。

我们来仔细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小钱只要与老板进行电话联系就知道真相,但他被虚假的QQ群诓骗,放下警惕心。老孙是在骗子的诱惑下,获得了一点小利,才逐渐放下警惕心。

这样的诈骗手段并不算高明,细心一点就会识破。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小钱是骗子营造了一个“紧急”的状态,老孙是骗子营造了一个获利的“激动”状态,小赵也是陷入退款的“激动”状态中,都是处于一个非理性状态,警惕心大减!

骗子又精心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一步通过诱导或施压的方式,营造真实感或压迫感,降低受骗者的防范意识。

网络中信息驳杂、真假难辨,骗子手段层出不穷,更需要时刻注意提防网络安全,懂得骗子的作案手段是一方面,也需要懂得骗子的心理。

不要被突如其来的“好事”或“灾难”影响自身的判断,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加强警惕心才是关键。

(注:部分案例存在虚构内容)

Copyright © 威海传媒网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鲁ICP备06041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