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案例类403号作品:《别让手机成为“手榴弹”》

 

别让手机成为“手榴弹”

 

2017年,一部电影《巨额来电》让我瞠目结舌,影片中卧底小兔根据犯罪集团提供的个人信息、台词,通过假冒公安机关,一步一步获得被害人的信任,利用出神入化的演技诱骗他人,将钱财转入到“安全账号”,实际上则为犯罪分子的账号。看到这里,大家会认为这个电影我看过,我防骗意识特别强。这么低劣的诈骗手段肯定骗不到我,电信网络诈骗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不会被骗的。但是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安全。

电影中不断花样翻新的骗术令人深恶痛绝,一条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步骤齐全的电信诈骗水流线暴露在我们面前,医保信息、家人信息、买过的房子,他们不光牢牢掌握,而且还编制脚本层层带入,编制中奖信息等方式让我们头脑发昏,轻易相信。剧中,一个患者按下验证码40000,4万元就没有了,让人脊背发凉。那么该如何避免电信诈骗呢?

首先就要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谨防上当。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对犯罪份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中奖和他人能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及有致富信息转让,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其次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再次多作调查印证。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不应汇入过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查、法院、银行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充电话号码。

最后就是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高老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作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加重老人、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的知识,为我们敬爱的长辈和需要呵护的下一代筑起防诈骗的知识围墙。

那遇到电信诈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就应及联系银行办理银行卡挂失、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密码修改等,防止可能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同时,应尽可能及时记下诈骗犯罪份子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QQ号、MSN码等及银行卡账号,并记住犯罪份子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的手段经过,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切勿让手机成为“手榴弹”,你学会了吗?

 

 

 

Copyright © 威海传媒网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鲁ICP备06041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