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举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广播电视局、省大数据局、
省国家保密局、省密码管理局、省国家安全厅、省通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山东分中心
协办单位:威海市委网信办
张薇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她的生活与大多数人一样,被数字设备紧紧包围。从早晨醒来查看手机天气预报,到傍晚点外卖,再到夜晚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聊天。张薇的生活几乎全部数字化。然而,在便利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故事发生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张薇像往常一样,在沙发上刷着手机。突然,一条来自“好友”的微信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薇薇,我新发现了一个超好玩的APP,可以预测你的未来伴侣哦!快来试试!”。出于好奇,张薇便点击了链接,下载了这个名为“缘分预测”的APP。安装后,APP提示需要获取张薇的通讯录、位置信息以及部分社交账号的登录权限,以便更准确地进行“预测”。张薇虽然有些犹豫,但想到只是一个小游戏,便一股脑儿地同意了所有权限请求。
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开发者就是利用了用户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隐私保护意识的薄弱,诱导用户授权获取敏感信息,实施个人信息窃取和网络诈骗。在获取了张薇的通讯录、位置信息以及社交账号权限后,不法分子便开始了他们的行动。他们分析了张薇的社交关系网,筛选出可能具有经济价值的联系人。利用张薇的社交账号向这些联系人发送张薇借钱、推销虚假产品等诈骗信息。不法分子还利用张薇的位置信息,采取更加精准的诈骗方法。比如,当张薇出差或旅行到外地时,他们便冒充张薇,向她的家人或朋友发送求助短信,要求转账以解燃眉之急。
张薇的亲朋好友不断收到这样的诈骗信息,有的来电询问情况,有的轻信诈骗信息而遭受了经济损失。张薇自己也因为频繁接到询问电话和收到银行的安全提醒短信而感到焦虑不安。更糟糕的是,由于张薇的多个社交账号被非法登录,她的个人信息被大量泄露到网络上。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注册了新的账号,进行网络诈骗、传播恶意信息等活动,给张薇的声誉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这个案例涉及到了多种网络攻击手段。首先是社会工程学攻击,即通过诱导、欺骗等手段获取用户的信任,进而获取敏感信息。在这个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张薇的好奇心和对朋友的信任,成功诱导她下载了恶意APP,并授权了敏感权限。
其次是数据泄露和滥用,一旦不法分子获取了用户的敏感信息,他们便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非法利用,如进行网络诈骗、身份冒用等。他们还可能将这些信息出售给其他犯罪分子,形成黑色产业链。最后是网络钓鱼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社交关系网,精心策划诈骗方案,诱骗用户或用户的亲友。这种手段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隐蔽性,难以防范。
这起信息泄露事件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信息保护的警钟,提醒我们在享受数字生活便利的同时,必须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如果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防范意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建议:
1.谨慎授权。在下载和使用APP时,仔细阅读权限请求说明,避免给予不必要的权限,尤其是涉及通讯录、位置等敏感信息。
2.定期检查。及时清理不再使用的账号和APP授权。关注账号安全设置,开启双重认证等安全措施。
3.警惕陌生信息。对于陌生人的邮件、短信和电话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诱导和威胁,及时与家人、朋友或警方沟通确认。
4.加强密码管理。不同的账号设置不同的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容易被猜测的密码组合。
5.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手段和防范措施,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素养和应对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数字安全。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数字时代里,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