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类148号作品:《把好网络安全关 守护少年的你》

 

把好网络安全关 守护“少年的你”

闲时“刷一刷”、抽空“玩一玩”、随手“拍一拍”……未成年人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帮助其成长、开拓其视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起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5%以上,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62.8%。未成年网民中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20.2%。

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网络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条例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提出了倡议,从源头抓起,从根基努力,用爱心织起一个安全的网络,守护住“少年的你”。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陪伴,重监督。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尽量多地陪伴孩子。积极履行家长的监护职责,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尤其是合理安排孩子们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多带领她们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家长可以培养一项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户外运动或者艺术类爱好,比如跑步、打球、书法等,通过一起运动和练习,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也增加了亲子交流的时间,有利于增进感情,可谓一举多得。
    常沟通,善引导。家长要经常跟孩子沟通交流,用倾听、尊重、接纳等方式解决与孩子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就通过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弥补,给孩子手机或者微信大量转账。结果孩子都用来给游戏充值买装备,或者打赏主播了。这些都使得孩子在虚拟世界里更加弥足深陷。所以,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清楚其在网络空间的操作轨迹给他们提供恰当的引导与教育,合理安排上网时长,不将网络当作精神寄托。
    作表率,树榜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平时就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清醒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合理利用互联网,自觉远离“低层次”网络信息不做“低头族”“手机党”,不做游戏“推广者”“代言人”。如果你是一个晚饭后只会坐在沙发上刷手机的人,就别指望孩子能够安心学习独立思考;如果你的业余时间只用来玩游戏,那么你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就只剩下游戏了。所以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用阅读来填充家庭空间,用经典来丰富孩子思想,用文化来传承新时代家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家长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道防线,应主动了解未成年人账号和使用模式中可以进行的权限设置,根据孩子特点进行选择和设置。现在很多软件都设有青少年模式,家长可以将孩子常用软件定为青少年模式;也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安装过滤和安全管理软件,或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为孩子制定专属的内容权限,从而屏蔽掉一些不良内容,避免恶意程序或病毒窃取孩子信息,引诱孩子受骗。

孩子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好网络安全关,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少年的你”能够在互联网中“快乐地荡起双桨”。

(文/中国山东网 刘锬 13806409670)

 

Copyright © 威海传媒网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鲁ICP备06041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