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色作品类1461号作品:网络安全故事类

网络安全 人人有责:共筑数字时代的铜墙铁壁

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 七年级7班 高志鹤

 

在这个数字时代,网络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条隐形纽带,连接着知识的海洋、朋友的欢笑和无尽的可能。但与此同时,网络中也隐藏着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为此,我们国家自2014年开始,每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作为初中生,我们不仅要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更要学会如何在网络世界里保护自己。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十周年的重要时刻,也是我们国家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周年的庆祝之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让我们通过几个贴近生活的案例,一起探索网络安全的奥秘,共同守护我们的数字世界。

 

故事一:校园里的“密码危机”

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李明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但他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所有账号都使用同一个密码。有一天,他在学校的公共电脑上查询资料后,忘记退出自己的邮箱账号。不幸的是,一个心怀不轨的同学发现了这一点,并利用这个简单的密码尝试登录了李明的其他账号,包括他的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甚至是支付账户。结果,李明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还差点造成经济损失。

网络安全攻击原理:弱密码和重复使用密码是网络安全的大忌。一旦一个账号的密码被破解,其他使用相同密码的账号也将面临风险。

不良影响与后果: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隐私被侵犯,甚至可能影响到学业和社交关系。

防范建议:使用复杂且独一无二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并考虑使用密码管理工具来管理多个账号的密码。

 

故事二:游戏里的“陷阱”

李明是个游戏迷,每天放学后都会玩一会儿网络游戏放松心情。有一天,他在游戏中遇到了一位“高手”,对方声称有游戏内部的稀有装备和道具可以低价转让给他。小明心动了,按照对方的指示,在一个不知名的网站上输入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进行交易。然而,交易完成后,他发现自己的账号不仅被盗,连带着游戏里的所有装备和虚拟货币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网络安全攻击原理:这是典型的钓鱼网站攻击。攻击者通过伪装成正规网站,诱骗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从而窃取用户信息。

 

不良影响与后果:财产损失、游戏账号被盗、影响学习和社交情绪。

防范建议: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在非官方平台进行账号交易,使用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

 

故事三:社交媒体上的“好友”

李丽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有一天,她收到了一条来自“新朋友”的私信,对方称自己是同校的学生,对她非常感兴趣,并希望能成为好朋友。小丽欣然接受了对方的请求,并开始频繁聊天。不久后,对方以借钱应急为由,向小丽索要她的支付宝账号和密码。小丽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出于信任告诉了对方。结果,她的支付宝账户被盗刷,损失了一笔不小的金额。

真实案例:2021年2月,邯郸市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利用钓鱼攻击进行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案件。据了解,不法分子搭建了某知名外卖平台的钓鱼网站(www.meituam.cn),通过发送短信诈骗该平台入驻商户进行个人信息录入及缴费。自2020年以来,该团伙以木马短信链接的方式作案50余起,涉案资金80余万元,发案地涉及全国21个省份。

网络安全攻击原理:社交工程攻击,利用受害者的信任和社会工程学技巧获取信息。

 

不良影响与后果:财产损失、信任危机、心理压力。

防范建议: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遇到借钱等请求务必通过电话或视频验证对方身份。

 

故事四:公共Wi-Fi的“陷阱”

周末,李强和家人去商场购物,看到商场提供免费Wi-Fi,便兴奋地连接了上去。他打开手机开始浏览网页、看视频,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手机已经暴露在了一个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不久后,他发现自己的手机变得异常卡顿,还收到了一些奇怪的短信和邮件。原来,他连接的是一个被黑客控制的“钓鱼Wi-Fi”,黑客利用这个网络窃取了他的个人信息和浏览记录。

真实案例一:蹭网2小时,损失800元

某市市民王女士在一家便利店用WiFi看了2个小时电视剧,随后收到银行卡800多元被刷的短信。经调查,王女士在手机上安装了“WiFi万能钥匙”软件,无需输入密码,便自动连接上公共WiFi。当王女士接入了不安全的WiFi,她在自己手机上输入的微博、微信、网购,甚至网银的账号和密码,会完全显示在黑客的电脑上,从而被盗用。

真实案例二:蹭WiFi不成,反被勒索5000元

市民宋女士去石家庄出差遭遇蹊跷事:在当地机场使用手机自动连接WiFi后,用了大半年的苹果手机突然黑屏重启,随后手机进入锁屏状态,同时弹出一行字,“如需解锁请联系QQ:27293584**。” 当时手机被锁后,她尝试了几遍开锁密码,发现密码已被篡改,而更让她害怕的是,她准备通过AppleID注册信息找回密码时,发现当初留下的找回信息也被篡改。无奈之下,宋女士只好用他人手机添加屏幕上显示的QQ号码,联系后,对方要求支付宝转账5000元,否则就不解锁,手机只能变成“砖头”,手机内保存的私密信息也要被公之于众。

网络安全攻击原理:钓鱼Wi-Fi攻击,黑客通过搭建与正规Wi-Fi名称相似的网络,诱骗用户连接并窃取信息。主要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不良影响与后果:个人信息泄露、账号被盗、隐私被侵犯。

防范建议: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使用不明来源的Wi-Fi,使用移动数据时注意流量安全,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保护手机安全等。如此归结于以下六点:

 

 

故事五:朋友圈的“陷阱”

周末,李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条诱人的转发活动:“转发此消息并截图给客服,即可获得最新款手机一部!”兴奋之下,小红没有多想就转发了,并附上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然而,几天后,她接到了许多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原来她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了恶意营销。

真实案例:冒充老友,成功骗走万元

方大爷在公园溜湾时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战友“老乔”,说自己得了大病在住院治疗,急需资金周转,希望他能帮老战友一把。方大爷确曾有个久未联系的战友叫老乔,便信以为真,就汇款2000元到对方账号。过了一段时间又接到“老乔”电话,声称病情加重,还需要8000元。方大爷汇过去后,再联系“老乔”,结果电话已被拉黑,此时方大爷发现被骗了。

 

网络安全攻击原理:社交媒体上的虚假活动往往隐藏着收集个人信息的陷阱,一旦用户参与,个人信息就可能被泄露。

不良影响与后果:遭受骚扰、诈骗风险增加,个人生活受到干扰。

防范建议:谨慎参与网络活动,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姓名、电话、地址等敏感信息。

 

 

故事六:家庭网络的“隐形入侵”

李杰家最近新装了无线网络,为了方便家人连接,他们设置了一个简单的密码,并且没有开启任何安全设置。不久后,小杰发现家里的电脑运行速度变慢,还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弹窗广告。原来,他们的无线网络被邻居家的孩子破解了,不仅占用了大量带宽,还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

网络安全攻击原理:弱密码和缺乏安全设置的无线网络容易被他人非法接入和利用。

不良影响与后果:网络速度下降、隐私泄露、设备被控制,甚至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帮凶。

防范建议:设置强密码,开启无线网络的加密和安全设置,如WPA3加密、MAC地址过滤等,并定期更换密码。

 

故事七:一次意外的“分享”

在山东省的一个宁静小镇上,张伟是一名热爱生活的年轻教师,他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教学心得。某天,张伟收到了一条来自“好友”的私信,对方声称对他最近分享的一篇关于学生创新项目的文章非常感兴趣,并请求获取更详细的资料以便学习借鉴。出于热情和分享精神,张伟没有多想,便将包含学生个人信息和项目详细方案的文档发送了过去。

然而,这份“无私”的分享却埋下了隐患。不久之后,张伟接到了几位家长的焦急电话,询问为何学生的个人信息会在网络上流传,甚至有一些家庭因此遭遇了诈骗电话和垃圾邮件的骚扰。原来,那位“好友”并非真正的好友,而是一名网络不法分子,他利用张伟的善意,窃取了敏感信息用于非法活动。

攻击原理揭秘:社交工程的陷阱

这起事件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名为“社交工程”的网络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可信的人或机构,利用人性的善良、好奇心或信任,诱导受害者泄露敏感信息或执行有害操作。在这个案例中,攻击者巧妙地利用了张伟的分享欲望和对“好友”身份的无条件信任,成功实施了信息窃取。

不良影响与后果:这次事件不仅让张伟深感自责,也给学校、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用、财产损失甚至人身安全威胁;学校的声誉受损,教育环境的安全性和信任度下降;而家长们则因担心孩子的安全而焦虑不安。

 

增强防范意识与技能

面对网络安全的复杂挑战,我们每个人都是防线上的重要一环。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1. 谨慎分享: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要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和敏感内容,尤其是涉及他人隐私的信息。

2. 验证身份:对于不明来源的请求和信息,务必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对方身份,避免被社交工程所骗。

3. 设置强密码:使用复杂且独一无二的密码,定期更换,并启用双重认证以增加账户安全性。

4. 警惕钓鱼链接:不轻易点击邮件、短信或社交媒体中的不明链接,尤其是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下载附件的链接。

5. 保护个人信息: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6. 持续学习:关注网络安全资讯,了解最新的网络攻击手法和防护措施,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素养。

 

故事八:智能生活的暗流—鱼饵下的陷阱

一天,李明收到了一封看似来自他常用银行的邮件,邮件内容声称其账户存在异常,需要立即点击链接进行验证以保护资金安全。出于对银行账户的担忧,李明没有多想便点击了链接。殊不知,这正是网络钓鱼者精心设计的陷阱。链接跳转到一个高度仿真的银行网站,要求输入账户密码及验证码。在李明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他的账户信息已被不法分子窃取,数万元存款不翼而飞。

攻击原理揭秘:伪装与诱骗

网络钓鱼是网络安全领域常见的一种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伪造官方网站、发送虚假邮件或短信等方式,诱骗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携带病毒的文件,从而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控制用户的设备。这种攻击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依赖于攻击者的精心伪装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比如利用人们的恐惧(如账户安全威胁)、贪婪(如中奖信息)或好奇心(如未知链接)等心理弱点。

不良影响与后果:李明的故事并非个例,网络钓鱼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不仅给个人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运营、泄露国家机密,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对于个人而言,除了经济损失外,还可能面临身份被盗用、信用受损等长期困扰;对于企业,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商业秘密外泄,影响市场竞争力;而对于国家,网络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都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国际关系紧张。

增强防范意识与技能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安全的守护者。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1. 提高警惕:对不明来源的邮件、短信和链接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点击或回复。

2. 验证身份:通过官方渠道直接联系银行、电商平台等,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3. 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并采用复杂组合,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易被猜测的信息。

4. 安装防护软件:为电脑、手机等设备安装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5. 备份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万一数据丢失或被勒索软件加密。

6.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关注网络安全资讯,学习最新的网络安全防护技巧。

 

总结: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作为初中生,我们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校园到家庭,从学习到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我们的网络安全。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安全威胁就在我们身边,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危险之中。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学会识别网络陷阱,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安全和权益不受侵害。

在2024年山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创意大赛的号召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技能。让我们携手共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网络安全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共同守护我们的数字家园。共同构建安全、可信、有序的网络空间。让我们携手并进,为网络强国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End--

 

Copyright © 威海传媒网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鲁ICP备06041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