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色作品类549号作品:抵制不良诱惑,保护信息安全

抵制不良诱惑,保护信息安全

 

我们日常消费购物、查阅资料、工作学习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实现,而且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网站及各种栏目,如新闻、财经、体育、教育、邮件、旅游、房产、购物、图书、星座、音乐等等。互联网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方便我们的生活,能够让我们及时了解新闻事件,领略各地风土人情等。互联网难到不像一个多才多艺的博士吗?

当然,互联网信息也不全都是好的。特殊是青少年好奇心强,但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弱,一些不法商家、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青少年的这一特征,用各种骗术引诱青少年,上网的青少年一不留神就会受其诱惑,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善恶,远离这些不良诱惑,谨防上当受骗。在面临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这部法规不仅仅是专门对我们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也将严厉打击非法使用、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

警示案例:陈某在某一次浏览网站的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名为“哆哆”的购物网站,这个网站所销售的商品都是些常见的日用品,但价格却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而且还通过推广“某某砍价”等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折扣。因陈某当时个人经济状况比较窘迫,低廉的价格立刻吸引了她的青睐。

陈某在该网站购物时发现需要填入个人信息,注册账号方可进行下一步。陈某心里虽然也有顾虑,但看着便宜许多的价格,心里产生了动摇,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要不就买一次试试?”,最终,她还是填写了个人信息并注册一个账户,在网站中购买了自己心仪的商品。随后她也收到了从网站上购买的价格低廉的货真价实的商品。从此便信以为真,并大量地推广给自己身边的好朋友们进行注册使用。

过了几天,陈某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链接,需登录网页进行签办。她点击链接后,根据信息提示再次输入了自己的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但接下来陈某却在十秒钟内接连收到六条扣款短信。

就这样,陈某个人银行卡内的存款被连续扣款,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被她推广的朋友身上。此时,陈某突然顿悟过来,选择了第一时间报警。

警方调查后告知陈某,她遭遇的是典型的钓鱼网站诈骗,消费者按照钓鱼网站的要求,每填写一项,系统就会自动记录下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信息甚至余额都会被不法分子掌握。所以,在收到一些陌生短信后,当有一些奇怪的链接时,不要信不要点,特别是有个人信息需要填写的,更不要去提交。

这个警示案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对个人信息,一定要加强防护,不要轻易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

如今,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务必要守好网络安全,人人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保护好个人信息,谨防被不法分子窃取与利用。

 

作者:东营市实验中学辽河路校区

2021级五班  袁子玉

指导老师(班主任):刘慧

    

2024年8月12日

 

Copyright © 威海传媒网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鲁ICP备06041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