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山东创新引擎更强劲
2022-05-14 21:55:06   来源:大众日报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大众日报及客户端今起推出“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栏,聚焦山东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亮点、突破点,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汇聚强省建设磅礴力量。今天刊发《创新引擎更强劲》——

创新引擎更强劲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本报通讯员 马文哲

把科技研发创新放在“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的首位,彰显山东聚力突破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2019年,山东省级科技资金首次突破100亿元,实现山东财政科技投入的历史性突破,一年一个台阶,今年再增长10%达到145亿元;科技创新生态全面优化,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成长,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有这么一股劲,要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在强化科技创新上下更大功夫,坚定持续加大投入,坚定持续改革攻坚,齐鲁大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交响正获得越来越强大的创新支撑。

“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具有极大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公司对其后续商业化表现很有信心。”荣昌生物CEO、首席科学官房健民说。4月27日晚,荣昌生物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其营收增长主要由房健民所说的两款世界级明星新药贡献。

新的发展阶段,要更多依靠创新创造新价值、高价值。2021年8月,荣昌生物与西雅图基因就维迪西妥单抗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26亿美元+销售提成!刷新了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海外授权交易最高纪录。”荣昌生物董事长王威东说。

“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只有用创新创造价值,才能真正赢得全球行业的认可和尊敬。”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继2020年9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后,今年1月8日,潍柴又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

面对产业、行业的暗流汹涌,潍柴选择用创新搏击变革机遇。在推动传统动力重大革命的同时,潍柴正在氢能领域疾速迈进。去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山东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示范省,潍柴正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之一。今年1月,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山东“氢进万家”的首个定向项目正式启动。

现在的齐鲁大地,科技强企方阵已渐具规模,截至2021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山东遵循科技企业成长规律,按照不同阶段成长特点,精准制定扶持政策,构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89万家、居全国第三位,已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进行“一对一”专业化服务辅导,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鲁企达到19家。

科技强省新突破的号角已吹响。2021年,山东在全国首创成立省委书记、省长任双主任的省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全面加强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2019年、2021年,山东两度被国务院评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督查激励省份。5年来,山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大省勇进担当走在前的最强注脚。

5年来,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山东持续实施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攻关攻坚,尤其是立足“十强”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围绕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化,系统布局创新平台,力求形成对产业发展的链式支撑。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国内首套水下采油树系统海试成功,超纯海藻酸钠正式上市,“山农116”亩产达到616.26公斤创绿色优质强筋小麦高产纪录,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亮相冬奥会,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研发团队连续创造300公里、404公里、509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世界纪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助推智慧交通、量子通信、重大新药创制、海工装备、氢能源等20多个领域跨越式发展,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均走在国内前列。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的山东,正在以越来越开放包容的生态育才、引才、用才。2020年,山东省农科院在全国首创“第一所长”制度,柔性引进18名院士担任“第一所长”,后又在全国首创建立“产业研究员”制度,首批聘任50名省内外知名企业高管等担任“产业研究员”,今年,该院又拿出4个院属研究所的所长岗位招揽海内外人才。

“我省‘三评’改革经验得到科技部肯定,牵头获国家科技奖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四位。”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2018年以来,我省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为抓手,持续攻坚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把破“四唯”融入项目、人才、平台“三评”改革全过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全面优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动能转换齐鲁新生
下一篇:山东在本轮疫情救治中,中医药诊疗率、使用率100%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